馬喇片區線路:蓬東鄉—鄰鄂鎮—五里鎮—馬喇鎮
馬喇片區線路:蓬東鄉—鄰鄂鎮—五里鎮—馬喇鎮
D1:城區出發25KM 蓬東鄉(船游官渡峽,觀“一線天”,眺“天生四橋”,徒步“苗家水寨”,可賞花采茶,可吃農家美食。午餐:特色角角魚)20KM 鄰鄂鎮(觀賞高坪梯田、黃桃種植基地賞花)20KM 五里鎮(觀大俗大雅公母山、愛情神話豬龜戀、雄峰峻嶺灰千梁、千姿百態杜鵑花,感受大自然奇特造化;參觀中國傳統村落和重慶市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程家大院,體會少數民族習俗文化。晚餐:武陵黑豬刨湯宴、山里特色菜。住:五里鎮民宿)。
D2:五里鎮出發12KM 馬喇鎮參觀貢米基地16KM(40min)黃柏椏7292臺(踏青、采摘野菜、觀花。午餐:農家特色菜)50KM 返回城區。
景點介紹
(一)官渡峽:官渡峽是阿蓬江流經舟白街道、正陽街道、鄰鄂鎮、蓬東鄉境內的一段峽谷,因古驛道從這里船渡過江得名官渡河、官渡峽,峽谷全長15km。官渡峽屬典型的喀斯特峽谷風貌,有一線天、牛肝馬肺、苗家水寨、神巖廟、白水泉、神女峰、懸棺葬等景點,其中苗家水寨、懸棺葬具有一定的文化價值。
(二)高坪梯田:明代至今,位于鄰鄂鎮高坪村八組高坪的頁巖質長斜坡上,水源充足,其邊緣有8個自然村落。面積約75萬㎡。早在明代當地居民就在此種植水稻,并延續至今。梯田由高坪從北向南延伸至深溪河谷底,海拔高程范圍在1020—730米之間,南北長1500、東西寬300—500米。建造時因山就勢、因地制宜沿等高線平整坡地、構筑田埂,然后蓄水種稻。不用構筑水渠,水自上而下流過各級梯田,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率。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方式,保土、增產作用十分顯著,通風透光效果較好,有利于作物的生長和營養物質的積累。該梯田規模較大,是黔江最典型的稻田耕作地。對研究山地稻作農業的發展及技術變化具有重要價值。
(三)鄰鄂鎮黃桃基地:位于鄰鄂鎮艾坪村2組(小地名:艾蒿坪),距正陽新城28公里,基地面積200畝左右。每年開花時間在4月4日左右(根據天氣溫度變化情況而定),采摘期在8月份,采摘期維持2周。
(四)五里天生橋群:位于五里鎮海洋村,涉及蓬東鄉、五里鄉、鄰鄂鎮三個鄉鎮,橫跨深溪河峽谷,共有5座天生石橋,每座橋之間相鄰距離在500米左右,平均橋高超過100米,橋寬500米左右,沿途風景優美,流水潺潺,四季奔流,與天生橋一道造就出雄、奇、險、峻、秀的原始自然風貌,天然形成峽谷峽江之美,是黔江旅游業發展的又一大亮點。
(五)五里鎮程家大院: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據史料記載,程家大院程氏是湖北麻城人,300多年前到黔江做官時留下來的。程氏家族用3年時間,在當時的干溪壩(今五里社區)修建了上、中、下三個院子,形成了一個家族院落,是黔江境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土家族建筑院落。大院均為木質,穿斗式結構,歇山式屋脊,板壁花窗,青瓦屋面,四面回廊。上、中、下三院均為四合院,院內均有一朝門、一天井。上、下院子用來接待賓客,中院是臥室和囤積貴重物品的地方。除中院子在光緒年間遭受火災后重建,上院子和下院子仍是乾隆時期的建筑風格,當時的匾額、木雕和神龕至今保存完好。下院子的堂屋中,擺放著“世濟其英”、“學冠其英”、“品冠群英”、“宮墻偉望”等5塊大匾。分別是乾隆、嘉慶、道光年間流傳下來的。
(六)馬喇貢米基地:這里出產的稻米品質非常好,清朝乾隆年間被朝廷選為進貢品,馬喇貢米因此而聞名天下。馬喇我們當地習慣叫馬喇湖,是土家語,就是“山中的平壩子”之意。馬喇貢米依靠水土和光照好,長成后米粒大,晶瑩雪白,油而不粘,一年才產300多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