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日产乱码久久久久久仙踪林,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mba视频 ,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您當前的位置: 區發展改革委>政務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規劃信息
您當前的位置: 區發展改革委>政務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規劃信息
  • 索引號 11500114009130151B/2022-00174
  • 主題分類 國民經濟發展規劃、計劃
  • 體裁分類 計劃、發展目標
  • 成文日期 2022-02-02
  • 發布日期 2022-02-10
  • 文件標題 重慶市黔江區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計劃執行情況及2022年計劃草案的報告
  • 發布機構 黔江區發展改革委
  • 有效性

重慶市黔江區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計劃執行情況及2022年計劃草案的報告

重慶市黔江區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22年計劃草案的報告


各位代表:

受區人民政府委托,現將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22年計劃草案提請大會審查,并請各位政協委員提案。

一、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一年來,全區上下深學篤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在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著力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著力落實“六穩”“六保”任務,著力保障社會民生和維護社會安全穩定,著力鞏固城市功能和提升城市品質,全區經濟恢復態勢更加穩健,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8%,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區四屆人大五次會議審議通過的16項主要預期目標中,地區生產總值增速等14項指標達到或超過預期。受能源保障趨緊、原材料價格上漲和工業內部結構等因素影響,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等2項指標未達到預期(表1)。

表1 ?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完成情況

類別

指 ?標

預期目標

實際完成

實際比目標±


絕對值

增速


推動高質量發展

1.地區生產總值增速

7%以上

271億元

7.8%

+0.8個百分點


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

12%

——

6.7%

-5.3個百分點


3.固定資產投資增速

10%

63.8億元

10%

達到目標


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

10%

153.8億元

17.3%

+7.3個百分點


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

0.5%

26.3億元

0.9%

+0.4個百分點


6.常住人口城鎮化率

+1.4個百分點

60.6%

——

達到目標


7.新增規模(限額、資質)以上企業數量

50家

50家

——

達到目標


創造高品質生活

8.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

3.2%以內

3%以內

——

在控制范圍內


9.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10%

28765元

9.7%

-0.3個百分點


1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10.5%

15670元

11.1%

+0.6個百分點


11.城鎮新增就業人口

10000人以上

14180人

——

+4180人


12.城鎮調查失業率

達到市上要求

5.5%

——

在控制范圍內


推動綠色發展

13.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

達到市上要求

3.1%

——

達到目標


14.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

達到市上要求

達到市上要求

——

達到目標


統籌發展和安全

15.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22.9萬噸以上

23.4萬噸

——

+0.5萬噸


16.億元地區生產總值安全事故死亡率

0.04人/億元

0.04人/億元

——

在控制范圍內


注: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城鎮調查失業率等3項指標以統計發布數為準。新增規模(限額、資質)以上企業數量已經國家統計局認定。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以市發展改革委反饋數為準。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市生態環境局反饋數為準。億元地區生產總值安全事故死亡率以市應急管理局反饋數為準。


(一)三次產業穩中加固,發展基礎逐步夯實

農業發展持續向好。糧食生產總體穩定,播面72.6萬畝、產糧23.4萬噸。特色產業持續發展,種植烤煙3萬畝、產煙6.9萬擔。在地桑園9.3萬畝、產繭7萬擔。出欄生豬75萬頭、增長26.3%。種植羊肚菌0.5萬畝、產量691.5噸。種植水果14.9萬畝,總產量2.5萬噸。經營能力不斷提高,土地流轉率48.8%、較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新增農民合作社24家、家庭農場44家。農村“三變”改革試點范圍擴面到53個村,確認股東4萬余人。品牌建設成效明顯,“黔江羊肚菌”“黔江桑蠶繭”榮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市級及以上農產品品牌達161個。

工業經濟加快發展。重點產業穩步發展,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消費品、卷煙及配套等“五大產業”產值分別增長43.8%、16.4%、11.3%、10.4%、3.3%,獲批市級新材料產業園、農產品加工業示范園。重點企業支撐有力,7家企業產值增長30%以上,新增規上工業企業7家,新增市級數字化車間1個。內部結構持續優化,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6.7%,較上年同期提高1個百分點。產業項目有序推進,海通繭絲綢全產業鏈等15個項目投產運行。生產要素保障有力,工業用電8.4億千瓦時、增長36.2%,工業用氣0.9億立方米、增長60.5%。


專欄1??2021年工業重點產業項目建設情況

1.新材料產業:三磊玻纖一期二線啟動建設。耀潤電子高性能軟磁鐵氧體材料生產、黔瑞猛業年產10萬噸錳系合金、茁旸玻璃纖維加工、炎磊鑫鈣業年產6萬噸煅燒石灰石一期、黔永硅業工業硅智能化改造、速來新材料陽角線生產等6個項目投產。

2.節能環保產業:五福嶺風電場并網發電,麒麟風電場項目通過市上核準。尚源水務凈水設備加工生產、永尚家具板式家具生產等2個項目投產。民生黔江基地管道生產項目地面工程完工。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完成投資1.1億元,預計2022年投用

3.消費品產業:海通繭絲綢全產業鏈、維美地毯400萬平簇絨地毯、正揚服裝年產50萬件服裝加工等3個項目投產。蓬江食品特色食品技改項目投產。六九畜牧50萬頭無抗優質生豬肉食品基地飼料加工項目完成設備安裝調試。正升食品火鍋食材生產項目投產。

4.生物醫藥產業:邁德凱醫藥青蒿素及衍生物生產項目簽約落地。宜爽一次性衛生用品標準化生產基地一期項目投產。

5.卷煙及配套產業:煙廠易地技改項目生產配套建筑土建及公用工程掛網招標。

現代服務業穩步恢復。金融運行總體向好,銀行機構存貸款余額707.9億元、增長11%,其中存款余額299.4億元、增長4.8%,貸款余額408.5億元、增長16.1%。重慶OTC[1]掛牌企業46家,居渝東南第1位。旅游業加快發展,“中國峽谷城·武陵會客廳”名片效應逐漸釋放,A級以上旅游景區購票人數65萬人,其中濯水景區國慶節期間接待游客居全市同類景區第1位。其他服務業穩步恢復,規上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居民服務修理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30.7%、13.2%、13.1%、11.7%。

(二)三大需求穩步恢復,發展動力不斷增強

投資運行蓄勢增長。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3.8億元、增長10%,增速高于全市3.9個百分點。投資信心持續增強,完成民間投資35.7億元、增長38.6%,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較上年提高11.6個百分點。投資結構持續優化,完成工業投資16億元、增長79.5%,增速居渝東南第1位。投資效益持續提升,21個項目建成投用,81個項目達到年度投資計劃預期目標。投資管理持續有力,上報71個項目爭取到位中央預算內及市級統籌資金4.5億元,審批項目可研、概算160個,審減投資1.4億元,綜合審減率5%。

消費市場逐步改善。商貿業穩步恢復,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銷售額分別增長27%、14.9%,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營業額均增長18.4%、25.6%,培育限額以上商貿企業15家、個體27戶。實施展會促銷活動200余場,拉動消費30億元。消費幫扶1.1億元,其中魯渝消費幫扶、高新區消費協作分別實現銷售額2224萬元、2025萬元。電子商務持續發展,實現電商交易總額60億元、增長17%,其中網絡零售額29.7億元、增長12%,打造黃十娘榨菜等3款網銷品牌農產品。核心商圈持續優化,老城大十字商圈新入駐品牌商家20戶,佳惠超市、希爾頓歡朋酒店入駐新城。

外貿經濟加快發展。新增進出口備案企業6家、累計達90家。衡生藥用膠囊、雙河絲綢、科瑞南海等企業海外市場需求看漲,帶動全區實現進出口總額1.8億元、增長47.3%。捷鑫農業藤茶出口食品原料種植場申報和衡生膠囊AEO認證企業[2]培育工作有序推進。成為全市首批、渝東南唯一的自由貿易試驗區聯動創新區,加速釋放開放政策紅利。

(三)中心城市加快建設,城鄉品質持續提升

集散功能鞏固增強。渝懷鐵路開行動車。渝湘高鐵重慶至黔江段工程形象進度達30%,渝湘高鐵黔江至吉首段完成工程可研報告,黔萬高鐵完成預可研報告。80萬噸鐵路散堆貨場建成運營。黔石高速公路全線通車,黔江東南環線高速公路工程形象進度達78.5%。黔江武陵山機場年旅客吞吐量36.5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706噸,改擴建項目基本完工。區外來黔就醫人數、就讀人數分別達55789人、26169人,分別占全部就醫人數、全部在校學生的32.1%、21.4%,分別較上年提升0.3個、2.7個百分點。

城市品質持續提升。城市規劃更加精準,制定“中國峽谷城·武陵會客廳”建設方案和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城市更新有序推進,完工金葉小區等老舊小區改造項目7個、交通路東段等雨污管網改造項目8個,完成老舊小區“一戶一表”改造3938戶,新增停車位9311個。城市環境持續優化,完工武陵會客廳夜間經濟氛圍提升(一期)項目,啟動武陵水岸噴泉維修提升工程。新增綠地面積5.3萬平方米。對破損市政設施實行即壞即修。城市管理不斷加強,國家衛生區通過復審。舟白隧道恢復通車。將各街道、建制鎮“馬路辦公”[3]納入統一管理。

鄉村振興全面推進。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整合涉農資金6.2億元投入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等領域。持續推進鄉村振興示范建設,明確鄉村振興重點幫扶鎮村67個。持續推進傳統村落保護和人居環境整治,鵝池鎮社溪村成功列入第二批市級傳統村落名錄,新增美麗庭院400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村8個,村莊清潔行動覆蓋率100%。持續開展農村危房動態改造,住房安全率100%。持續推進基礎設施補短板,新改建“四好農村路”200公里,實施農村電網改造287.3公里。

(四)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市場活力持續激發

區域協作持續深化。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與南充、廣安、宜賓等地建立協作關系,推動20項協作事項落地,廣墊忠黔鐵路線路研究加快推進。深入推進全市“一區兩群”協調發展,全面完成與高新區對口協同發展26項年度重點任務,掛牌成立“重慶高新區·黔江產業合作示范園”,完成8.5萬畝森林指標交易和628畝地票交易,實現橫向生態轉移收入3.2億元。深化武陵山區聯動發展,成功組建武陵文旅融合發展公司。深化東西部協作,“黔江日照飛地經濟產業園”建設有序推進,落實援助資金4926萬元。

創新優勢鞏固拓展。獲批渝東南首個市級高新區。新培育科技型企業48家、高新技術企業15家,總量分別達398家、42家,居渝東南第1位。發放知識價值信用貸款8266萬元、累計達2.2億元。產學研合作不斷深入,易智網渝東南科技創新服務中心掛牌成立,新增企業技術中心2個,成功簽約產學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轉化項目6個。“智慧黔江”等新基建加快建設,建成5G基站450個,開通千兆小區145個,完成城市數智中樞初步設計。

重點改革不斷深化。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化解民營企業困難問題478條,認真落實“促進生產經營27條”[4]“助企紓困17條”[5]等惠企政策,新增減稅降費1.4億元。市場主體總量50212戶、新增6953戶,均居渝東南第1位。“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政務服務“四減”[6]指標全面達到市級要求。210個政務服務事項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實現同標準受理,與武陵山片區四省市七地結成“跨省通辦”戰略合作伙伴。

(五)生態環境保持良好,綠色發展有序推進

環境質量持續鞏固。城區空氣優良天數353天。完成營造林33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5%。阿蓬江兩河斷面水質均達到或優于Ⅱ類,39個城鄉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城鄉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率、農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達100%。區域環境和交通干線噪聲穩定達標。

綠色發展持續發力。渝東南首個餐廚垃圾處理廠投用。嚴格落實能耗雙控及“雙碳”[7]工作要求,對標搭建“1+2+6+N”[8]政策體系,堅決遏制“兩高”項目[9]盲目發展,處置虛擬貨幣高耗能項目1個,新增綠色工廠1個。生活垃圾分類全面推進,實現211家公共機構、210個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建成廢棄農膜村級回收點70個,廢棄農膜回收率88.3%、較上年提高3.3個百分點。農村污水治理穩步推進,鄉鎮集鎮及1000人以上聚居點污水處理設施實現全覆蓋。

清潔能源持續開發。五福嶺風電場并網發電,麒麟風電場項目完成市上核準,金洞風電場項目作為全市唯一風儲一體化試點項目納入市級2022年建設計劃,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黎黃片區風電場項目測風前期工作有序推進,成為全國第一批整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區。通威光伏發電站發電6000萬千瓦時,節約標煤7400噸。

(六)基本民生保障有力,社會發展大局穩定

就業創業總體穩定。轉移農村勞動力12.7萬人。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脫貧人口就業2964人。支持重點群體返鄉創業,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3億元,帶動就業1163人。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累計備案見習基地118家,提供就業崗位301個。

公共服務不斷提升。教育水平不斷提升,高考一本上線人數居渝東南第1位,職教中心蟬聯全市高職分類考試錄取人數榜首,武陵中小學開校招生,改擴建農村中小學3所。深入實施健康中國黔江行動,選派12名醫護人員常態化沉入金溪、黃溪、濯水、馬喇等4個中心衛生院,傳幫帶基層醫生15名,有效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城鄉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社會救助信息平臺實現鄉鎮(街道)全覆蓋。養老服務設施實現村(社區)全覆蓋。加強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成功舉辦2021中國原生民歌節,民族文化藝術館建成國家一級館。

社會大局安全穩定。接續推進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獲評“平安中國建設示范縣”并三度蟬聯“長安杯”。疫情防控精準有力,及時處置市外來黔旅居疫情,迅速有序完成全員核酸檢測獲得市委、市政府肯定。嚴格落實安全監管“十條措施”[10],未發生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


專欄2??2021年15件重點民生實事完成情況

1.?全區學前三年毛入學率90.3%,普惠率96%,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51%。

2.?印發實施《黔江區中小學課后服務方案》《黔江區規范校外培訓機構聯席會議制度》。

3.?新建投用城市公廁1座,改建完成城市公廁4座,在建城市公廁2座,完成學校改廁3座。

4.?實施城南國稅家屬院小區等7個老舊小區、城東杏林苑小區等7個老舊小區、城西稅苑小區等11個老舊小區消防安全、透水磚鋪設、排水管網維修、化糞池清掏等改造。

5.?安裝農村公路生命安全防護欄200公里。

6.?培訓心理健康教師238名,每周開設0.5節心理健康教育課。

7.?開工建設7個鄉鎮養老服務中心,完成21個互助養老服務點建設。

8.?開展青少年近視篩查2萬余人,近視率下降0.5個百分點,創建近視防控示范學校3所。

9.?發放貧困家庭大學生學費資助金1608人1078萬元。

10.?開展流動文化活動進基層600場次。

11.?新建舒心家園、迎賓花園、峽谷美地、大堡、李家溪河壩田、柳林灣等6個小區圍墻、門禁系統、門衛室等,對已入住的廉租房小區和占用廉租房過渡安置的騰退小區進行維修整改;對轉為公租房使用小區安裝天然氣。

12.?在6個街道安裝LED太陽能路燈496盞。

13.?完成6個街道泥濘道路硬化6500米,硬化面積2.5萬平方米。

14.?硬化農村入戶道路58公里(1米寬、0.1米厚),12公里(3.5米寬、0.2米厚)。

15.?完成宮頸癌檢查項目遞送12159份并全部結案,乳腺癌檢查項目完成初篩2032人次并全部結案。

同時,我們較好完成了“十四五”規劃編制實施工作,共爭取到位32項重大定位、155個重大項目、82項重大政策事項納入市級“十四五”規劃體系支持,居渝東南第1位。抓緊抓實“十四五”規劃落地,制定“十四五”規劃綱要任務分解方案和年度目標任務清單,確保“十四五”規劃任務按年度接續推進。

各位代表,在當前疫情多點散發的復雜情況下,全區經濟仍保持恢復性增長態勢,疫情防控成效顯著,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穩定,成績來之不易,這是全區上下對標對表國市決策部署,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確定性應對發展形勢的不確定性取得的。但我們也清醒的認識到,全區高質量發展仍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從國際看,在世紀疫情沖擊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從國內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較弱三重壓力,經濟增長面臨的壓力依然較大;從自身看,區域內經濟首位度不高、財政收支平衡矛盾突出、產業接續動力不穩、項目建設后勁不足、企業質量總體不優等問題在基數效應消除后逐步顯現,保持經濟穩定運行難度明顯加大。在看到問題挑戰的同時,更要看到我區發展重大機遇:一是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將積極推出有利于經濟穩定的政策并適當靠前發力,促進共同富裕將推動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更加協調;二是我區作為渝東南唯一進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的區縣,將迎來諸多政策利好、投資利好、市場利好;三是我區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順利完成“三大攻堅戰”“八項行動計劃”任務,“十四五”規劃明確的定位、項目、事項將接續釋放較大的內需潛能和發展空間。

二、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目標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是新一屆區人民政府的開局之年,是“十四五”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五屆市委歷次全會、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區第五次黨代會和區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堅持“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要指示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持續改善民生,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社會大局穩定,加快建設渝東南區域中心城市和武陵山區綜合交通樞紐,高水平打造“中國峽谷城·武陵會客廳”,推動文旅美城、集散興城、工業強城、開放活城“四城建設”,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按照中央、市委和區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提出2022年全區經濟增長7%以上的目標。目標的提出充分考慮了與國市目標的協調性和實現渝東南領先的必要性,既要全面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又要確保“十四五”規劃目標有效接續。同時,匹配提出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26項(表2)。

表2 ?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類 別

指 ?標

預期目標

指標屬性

推動高質量發展

1.地區生產總值增速

7%以上

預期性

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

8%以上

預期性

3.研發經費投入強度

0.6%

預期性

4.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

6.5%

預期性

5.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

2.2件

預期性

6.文化旅游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

9%以上

預期性

7.金融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

7%以上

預期性

8.固定資產投資增速

10%以上

預期性

9.工業投資增速

20%

預期性

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

10%以上

預期性

1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

6%以上

預期性

12.常住人口城鎮化率

60%以上

預期性

13.新增規模(限額、資質)以上企業數量

80家以上

預期性

創造高品質生活

14.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

在市定范圍內

預期性

15.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9.5%以上

預期性

1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10%以上

預期性

17.城鎮新增就業人口

1.5萬人以上

預期性

18.城鎮調查失業率

5.5%以內

預期性

對外開放高地建設

19.進出口總額增速

15%以上

預期性

20.開通航線數量

15條

預期性

推動綠色

發展

21.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

3.1%

約束性

22.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

達到市上要求

約束性

23.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

350天左右

約束性

24.森林覆蓋率

≥65%

約束性

統籌發展和安全

25.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23.5萬噸以上

約束性

26.億元地區生產總值安全事故死亡率(人/億元)

0.04人/億元

約束性

三、2022年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重點工作

為確保全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達到預期目標,2022年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重點抓好以下七個方面工作。

(一)加快推進中心城市建設,全面塑造發展優勢

建設“中國峽谷城·武陵會客廳”。有序推進中心城區控制性詳規修編,啟動高鐵站場片區開發前期工作。啟動行政中心整體搬遷工作。完工投用正陽山觀景樓,啟動新城文體產業園建設,謀劃好大峽谷景區(二期)建設和臨空片區開發。持續推進城市更新和城市基礎設施補短板,推進城市園林綠化補缺提質,完工投用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項目、武陵水岸音樂噴泉維修提升工程,疏解老城區交通擁堵壓力,加快排水、雨污管網改造整治。建設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臺,持續深化“城市三管”“馬路辦公”“門前三包”[11]。

專欄3??2022年城市提升重點事項

1.交通疏堵:啟動黔江大橋南橋頭異形路口、下壩加油站路口、長征北路新華大道路口改造和城南路拓寬工程,疏解老城片區交通擁堵壓力。硬化6個街道泥濘路1.5萬平方米。新增城區停車位4000個以上。

2.?雨污管網:完成桃子壩、城南路片區污水管網改造。完成城西六路、彩虹路、行署街雨污分流改造。實施新老城區污水管網連通工程,完成新城污水處理廠主干管整治,解決盛黔污水處理廠超負荷運行和新城污水處理廠進水不足問題

3.老舊小區改造:實施何家榜片區(二期)棚戶區改造項目,開工檢察院四分院家屬院小區等9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

4.垃圾處理:實施生活垃圾填埋場壩體加固加高、場內道路整治和污泥換填項目。

5.公廁、路燈建設:新建公廁3座,改建公廁4座。在6個街道無燈區安裝LED太陽能路燈約500

6.城市公園及景觀:建成投用聽松嶺公園,完工武陵水岸音樂噴泉維修提升工程。

??? 提升綜合交通樞紐能級。完工投用黔江武陵山機場改擴建項目。加快渝湘高鐵重慶至黔江段建設,工程形象進度達50%。建成黔江東南環線高速公路。抓緊推進黔萬高鐵、渝湘高鐵黔江至吉首段、黔務高速公路、黔江武陵山機場跑道延伸等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并爭取盡快納入國家規劃,在“十四五”期內適時啟動建設。啟動450萬噸鐵路集裝箱貨場建設。啟動高鐵站房及配套工程建設。

增強區域利他集散功能。實施職業教育領先行動,提升2所高職院校辦學層次,力爭在讀職教學生達2.5萬人。實施高中教育破局行動,建設3-5所名優學校,支持特色學校創建,確保高中教育水平領先渝東南。實施義務教育提質行動,建成人民小學綜合樓、舟白小學科普樓等項目,確保義務教育水平領先渝東南。強化衛生健康服務能力,建成武陵山公共衛生應急醫院,推進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現代化項目建設,完成中心醫院整體搬遷,支持民族醫院創成三級綜合醫院。

(二)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大力夯實發展基礎

提升農業發展質效。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新增高標準農田4萬畝,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應。實施丘陵山地宜機化改造5000畝,力爭農業綜合機械化率提高至49%。推進產業鏈延伸,加快發展肉食品加工、飼料加工等農產品加工新業態,新培育龍頭企業7家,實現投產項目轉“四上企業”2家。加快農產品產地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提高農產品冷藏保鮮能力和冷鏈流通率。強化經營主體培育,新增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各20家。加強品種品質品牌建設,新增市級及以上農產品品牌20個。

專欄4??2022年農業發展重點事項

1.糧油產業:穩定糧食播面72.5萬畝以上。種植油菜等油料作物14萬畝。

2.畜牧產業:出欄生豬80萬頭,牛4萬頭,羊4萬只,家禽200萬羽

3.蔬菜產業:種植蔬菜24萬畝,產量27萬噸。建設辣椒、青菜頭等特色蔬菜基地3萬畝。種植羊肚菌0.5萬畝。

4.蠶桑產業:在地桑園10萬畝,產繭7萬擔。

5.烤煙產業:烤煙基地恢復鞏固至3.5萬畝,產煙8萬擔

6.特色經果產業:抓好既有脆紅李、獼猴桃果園的管護,新發展獼猴桃1000畝,改造500畝。穩定水產養殖2.2萬畝。種植中藥材3萬畝

6.特色經果產業:抓好既有脆紅李、獼猴桃果園的管護,新發展獼猴桃1000畝,改造500畝。穩定水產養殖2.2萬畝。種植中藥材3萬畝

7.農業農村改革:持續推進土地三權分置,土地流轉率提高到50%以上。深化農村三變改革,穩定消除集體經營性收入1萬元以下的村,力爭32%的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到5萬元、62%的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到10萬元。推進三社融合,培育三社融合農民專業合作社10家,新建農村綜合服務社15個,培育星級社15個、基層社示范社2家,開展基層社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穩定合作達150家。

??? 打造核心工業集群。圍繞卷煙及配套、消費品工業、新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重點產業,推進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固鏈,引進項目6個、開工項目4個、續建項目4個、投產項目3個,新培育規上工業企業9家。健全完善區級領導“鏈長制”,分行業形成目標聚焦、職能充分、專業高效、權責明晰、能打硬仗的產業專班隊伍,高質量服務重點企業發展,推動存量項目進一步提質擴能、新投產項目進一步釋放產能、新落地項目早日投產。強化企業運行服務,確保用地、用能、物流、資金、用工等要素得到充分保障。

專欄5??2022年工業和信息化發展重點事項

1.卷煙及配套:加快推進煙廠易地技改項目建設,完成后勤保障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主體施工。依托重慶中煙公司引進過濾嘴棒、包裝印刷等卷煙下游配套企業。引進戰略投資者促進黔龍印務、黔龍卷煙材料等配套企業做大規模、做優產品,拓展市場空間。

2.消費品工業:依托黔江蠶桑優勢資源,發揮雙河絲綢、海通絲綢、花神絲綢的帶動作用,引進下游深加工企業,構建較為完備的繅絲、織綢、服裝、藝術品精深加工等繭絲綢產業鏈。大力引進休閑食品企業,推動蓬江食品年產6000噸白酒生產、榨菜生產項目開工建設。盤活雨潤集團肉食品深加工項目,新建肉食品加工基地,延伸豬鬃、皮革等副產品深加工項目。充分利用黔江雞雜、黔江綠豆粉兩大特色食品優勢,策劃包裝黔江雞雜粉快消品牌

3.新材料產業:延伸玻纖下游產業,打造玻纖復合材料產業鏈,促成三磊玻纖一期二線投產。整合正陽新材料和弘龍水泥,建設年產200萬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新建1家水泥制品關聯企業。利用京宏源現有廠房及設施設備,圍繞再生鋁方向盤活轉型。

4.生物醫藥產業:做大做強科瑞南海制藥、鑫禾生物等企業,推進邁德凱醫藥青蒿素及衍生物生產項目投產,加快開發植物提取物、中成藥、中藥飲片等產品。

5.新能源產業:投用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開工麒麟風電場、金洞風電場項目,有序實施整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推進黎黃片區風電場、核能綜合利用等清潔能源項目前期工作

6.數字經濟產業:完成數智中樞項目前期工作,推動華錄數據湖、光控特斯聯項目落地,爭取重慶大數據中心渝東南存儲分中心、重慶水土數據中心異地災備中心落地黔江

7.要素保障:供應工礦倉儲用地721畝,優先保障重點招商項目用地。在物流園區加油站增設LNG加氣功能,啟動220千伏大河溝輸變電工程前期工作。用好80萬噸鐵路散堆貨場,開工建設渝東南智慧商貿物流園,圍繞陸水聯運銜接論證打通宜昌港物流通道的可行性。建立常態化、制度化融資對接工作機制,持續推動政銀企合作,幫助工業企業獲得更好的金融支持。出臺《高新區人才工程辦法》,為高新區人才招引提供政策支撐

??? 優化發展服務業。促進文旅融合發展,力爭全年A級景區實現售票75萬人次以上、增長15%以上,規上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營業收入增長20%以上,成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增強金融機構集聚輻射功能,助力鄉村基上市,存貸款余額增長12%。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增強區域服務功能,提升物流、人力資源等行業服務水平,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滿足產業轉型需求升級。加快發展健康、養老、育幼、家政等其他服務業,做強一批市場主體,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新培育規上服務業企業25家。

專欄6??2022年服務業發展重點事項

1.旅游業:加快金山蓋國際旅游康養度假區基礎設施建設,提檔升級濯水國家5A級旅游景區,啟動城市大峽谷景區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前期工作。持續舉辦中國黔江雞雜美食文化節、中國第一鵲橋會等節會賽事,推動《濯水謠》實現常態化演出。

2.金融業:浦發銀行落地開業。推動鄉村基成功在香港上市,六九公司等加快報會進程,2家改制企業掛牌重慶OTC。打造民營小微及個體工商戶金融服務港灣5個。用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發放再貸款4億元。加強對重點企業風險監測,防范化解重點企業信用風險,不良貸款率維持較低水平

3.?物流業:支持企業采取以商招商方式,打造冷鏈分撥中心、倉儲分撥中心。扶持培育1家大車駕校,強化交通運輸行業人才儲備供給。7.要素保障:供應工礦倉儲用地721畝,優先保障重點招商項目用地。在物流園區加油站增設LNG加氣功能,啟動220千伏大河溝輸變電工程前期工作。用好80萬噸鐵路散堆貨場,開工建設渝東南智慧商貿物流園,圍繞陸水聯運銜接論證打通宜昌港物流通道的可行性。建立常態化、制度化融資對接工作機制,持續推動政銀企合作,幫助工業企業獲得更好的金融支持。出臺《高新區人才工程辦法》,為高新區人才招引提供政策支撐。

??? (三)深度融入區域發展戰略,全力抓牢發展機遇

對標落實國市戰略部署。高質量編制完成渝東南區域中心城市建設規劃,緊扣建設綜合交通樞紐和提升教育、醫療、旅游三大集散中心功能,制定三年專項行動方案。挖掘《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政策潛力,爭取一批重大項目、事項和政策納入國土空間、交通體系、科技創新、生態保護、文化旅游、金融等6個配套專項規劃支持。推動與南充、廣安、宜賓簽約事項落地,組織舉辦成渝蠶桑絲綢產業集群融合創新峰會。做實“重慶高新區·黔江產業合作示范園”,在新材料、大健康等領域落戶企業2個,招商到位資金5000萬元以上。

持續深化區域協作發展。充分挖掘文旅資源優勢,協同打造烏江畫廊旅游精品、武陵山區民俗風情生態旅游示范帶,聯手建設武陵山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深化與山東日照東西部協作,延伸繭絲綢產業鏈并向周邊區縣布局基地,構建水果加工產業鏈,持續開展農特產品進日照市場活動,深化勞務、人才等結對幫扶協作。繼續加強中央定點幫扶、市級幫扶集團幫扶工作。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發展。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堅決防止規模性返貧。以“1+1+3,1+9+52”[12]體系為重點,分層分類推進鄉村振興。發展壯大鄉村特色產業,完善產業利益聯結機制,深化多元消費幫扶機制。全面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做好搬遷群眾就業幫扶,完善安置點設施配套,打造和諧美麗的安置社區。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著力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持續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條件。健全鄉村治理體系,推廣運用鄉村治理積分制。

專欄7??2022年鄉村振興重點事項

1.鄉村產業振興工程:全力推進太極鎮農產品加工園、電子商務中心、李子村金雞壩農業示范田園建設,不斷完善相關基礎設施,建成蠶桑基地8000畝,和美太極成效初顯。積極打造金溪鎮一鎮三園,鞏固蠶桑主導產業,深化三金品牌。全面實現馮家街道寨子社區花卉園開園迎客,著力打造一強二美三新秀美寨子。

2.鄉村人才振興工程:落實三支一扶、高校畢業生基層成長等計劃,鼓勵和引導高校優秀畢業生到基層發展。加強鄉村骨干教師、衛生健康人才、三師一家技能人才等公共服務人才引進和培育。加大科技特派員培訓和選派力度,推進農業科技推廣人員區管鄉用、下沉到村機制建設

3.?鄉村文化振興工程:持續開展送展覽、講座、演出、賽事等流動文化服務進基層,組織開展全民健身、流動文化進基層活動600場次以上。

4.鄉村生態振興工程:持續加強農村污水治理、垃圾治理、面源污染治理、廁所革命等,建設衛生廁所2000個,改建農村垃圾中轉站9個。繼續推進千村宜居計劃,新建一批美麗宜居鄉村,推進美麗庭院、美麗場鎮示范試點建設

5.鄉村組織振興工程:建成阿蓬江鎮、馮家寨子社區兩個鄉村治理示范村鎮。在穩妥推進書記主任一肩挑的基礎上,健全村(社區)兩委運行管理機制和選育管用全鏈條機制,鍛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的農村帶頭人隊伍。

??? (四)有效擴大社會需求,持續增強發展動力

進一步抓好有效投資。政府投資三年滾動規劃項目146個。實施政府投資項目89個,推動64個項目年內開工建設、25個續建項目完工投用或達到年度計劃目標,完成政府投資40.2億元。實施重點建設項目72個,完成投資93.5億元。強化項目建設資金統籌,加大爭資立項力度,確保向上爭資增長10%以上。推動資金與項目建設一體化管理,搭建項目管理信息化平臺,實現全過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持續推進投融資改革、優化審批服務流程,推動項目高效高質落地。

專欄8??2022年固定資產投資重點項目

1.基礎設施項目:22個,計劃投資31.5億元。其中:續建渝湘高鐵重慶至黔江段、武陵山公共衛生應急醫院等項目10個,新建五里鎮通三級公路胡家壩至五里段改建工程、太極河流綜合治理工程等項目12個。完工投用黔江東南環線高速公路、區職教中心遷建工程等13個項目。

2.產業項目:34個,計劃投資36.7億元。其中:續建煙廠易地技改、三磊玻纖一期二線建設等項目10個,新建華錄數據湖、渝東南智慧商貿物流園等項目24個。完工投用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年產30萬噸石英砂等11個項目

3.房地產項目:16個,計劃投資25.3億元。其中:續建邦泰天譽、中昂黔州府等項目12個,新建錦繡大地健康生活廣場、石城社區城市更新等項目4個。完工投用新城會展中心綜合體及配套住宅開發(二期洋房)、大通悅府等4個項目。

??? 進一步推動消費復蘇。提升老城商圈品質,力爭引進國際、國內知名品牌10個以上。促進新城商業聚集,加快推進三磊會展中心功能調整,打造新城商業綜合體。強化消費刺激,落實“巴渝新消費”[13]、汽車下鄉和以舊換新等消費措施,舉辦消費促進活動20次以上。新培育限額以上商貿企業20家以上。持續壯大雞雜產業,培育龍頭企業2-3家,把“黔江雞雜”打造成為市級知名消費品牌。打造電商促農“升級版”,電商交易總額增長15%以上,網絡零售額增長12%以上。

進一步穩定外貿經濟。引進培育外貿進出口企業5家以上。建成投產中新綠雅(重慶)現代化農業產業項目和鮮品食用菌基地。發展獼猴桃、羊肚菌、藤茶、高山蔬菜等特色農副產品出口,培育1-2家外貿企業實現首次出口。深化與自貿試驗區、高新區對口協作發展,推廣自貿試驗區創新經驗,探索開展差異化自主創新,不斷提升聯動創新區的建設發展水平。

(五)全面推進改革創新,充分激發發展活力

推進創新驅動發展。高質量建設市級高新區,啟動高新區科技研發中心建設,以蠶桑產業為載體創建市級農業科技園區。爭取分布式雷達試驗場落地。持續壯大創新主體,培育引進科技型企業40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10家以上,企業技術中心2個以上。全面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10%。提升科技服務平臺服務能力,力爭培育市級以上“雙創”[14]平臺2個,發放知識價值信用貸款8000萬元以上。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細化制定優化營商環境年度重點任務清單,聚焦惠企政策落實、“四上企業”培育及民營企業紓難解困,開展常態化工作調度。編制發布三級政務服務大廳事項入駐負面清單,推動政務服務事項“應進必進”全面落實。深化“一件事一次辦”改革,推廣“一卡通一碼通”[15]。提升工程建設審批時效,探索在工程建設領域實現“四證聯發”[16]。充實招商工作力量,強化招商統籌,做好“招接建管服”全流程招商服務,簽約項目40個以上,實現到位資金25億元以上。

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加快土地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健全存量用地管理機制,提升土地資源配置效率。建立招商企業退出機制,持續優化高新區資源要素。加快國有企業市場化轉型發展,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實行薪酬與業績掛鉤,區屬國企營業收入、利潤增長5%。深化教師管理改革,先行先試“區管校聘”[17]制度,完善教師考核激勵和職稱評審機制。研究出臺醫療人才引進、成長政策,每年引進博士、高級職稱學術學科帶頭人等“高精尖”人才10人以上。加強信用體系建設,抓好創新示范應用推廣。

(六)持續加強生態建設,切實筑牢發展本底

持續抓好污染防治。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確保無重大環境污染事件發生。阿蓬江兩河斷面水質持續保持在II類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穩步推進“無廢城市”[18]建設,建成投用廚余垃圾處理廠。城鄉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率、污泥無害化處置率穩定在100%,農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保持在100%。區域環境和交通干線噪聲達到相應功能區要求。

加強生態保護修復。持續開展國土綠化提升行動,縱深推進林長制,完成營造林8萬畝。探索生態補償機制,用好10萬畝可出售森林面積指標。縱深推動河長制,完成“一河一策”階段目標任務,推進阿蓬江濕地公園修復與保護項目建設,完成中小河流治理26公里,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5平方公里以上。深化長江流域“十年禁漁”行動。持續加強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建成渝東南野生動物收容救護中心。

大力推進“雙碳”工作。嚴格落實“雙碳”工作要求,出臺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十四五”碳達峰工作實施方案和6個重點領域子方案,著力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加快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非化石能源開發利用,啟動一批以實現碳中和為目標的可再生能源項目試點示范。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依法淘汰落后產能,強化單位能耗產出效益評價,支持低能耗高產值項目發展,有效降低單位產值能耗。編制全區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督促碳排放大戶完成碳交易。深入推進綠色生活創建行動。

(七)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共享發展成果

持續改善民生福祉。強化就業優先政策,開發公益性崗位2500個以上,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5億元以上。強化教育投入保障,整合優化教育系統建設資金,集中力量推進城南小學、太極中學等一批建設項目。全力推進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和義務教育階段“雙減”[19]工作,創建國家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強化基層醫療服務,開工建設城南醫養結合中心和中心血站、太極衛生院遷建項目。構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格局。做實做細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31大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不斷提升城鄉居民健康水平。

持續提升公共服務。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重點推進靈活就業人員、新業態從業人員擴面參保,確保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持續完善社會救助綜合信息平臺,協同建立低收入人口監測預警機制。健全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養老服務平臺,改造提升6個敬老院,投用6個鄉鎮養老服務中心,推進城鄉養老服務均等化發展。加快烈士陵園遷建項目建設,提檔升級萬濤故居陳列展覽。加強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深入實施“兩館一站”[20]免費開放工作,積極爭取2個市級精品賽事落地黔江。

持續統籌發展和安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各項措施,推進全區各年齡段人群“應接盡接”,切實筑牢全民免疫屏障。抓好糧油保供穩價,常態化做好價格監測分析預警,確保市場價格基本穩定。深入實施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著力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堅決遏制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發生。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依法打擊非法金融活動,持續防控債務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底線,持續營造安全穩定社會環境。

各位代表,做好2022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我們將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兩個確立”的政治成果轉化為“兩個維護”的政治自覺,認真接受區人大的指導和監督,虛心聽取區政協的意見和建議,高水平創造、高標準工作,為加快建設渝東南區域中心城市努力奮斗!

←滑動查看完整表格→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邑县| 彰化市| 鹿邑县| 井陉县| 淳化县| 高台县| 镶黄旗| 凉山| 抚远县| 吉林省| 会东县| 都匀市| 大丰市| 甘谷县| 满洲里市| 彭水| 淮北市| 泸水县| 砀山县| 舟曲县| 时尚| 库尔勒市| 宁波市| 巴林右旗| 称多县| 古浪县| 河南省| 松阳县| 固原市| 江西省| 台江县| 南和县| 花垣县| 衡水市| 雷州市| 隆德县| 留坝县| 黑河市| 牙克石市| 岚皋县| 湾仔区|